1.试述瑜伽的起源,涵义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流派的特点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
它最初本是古代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为了实现解脱而采用的一种修持方式,后来这种方式也被佛教和耆那教所吸纳,故成为印度宗教特有的产物。“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
此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的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中。在《梨俱吠陀》中,“瑜伽”的意思是指“轭”或“伽”(牛、马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具有用轭或伽把“马与车连结在一起”的含义。
后来,它的词义逐渐扩大,引申出两种事物相互“连接”、“结合”、“合一”、“化一”等义。最早把“瑜伽”一词与宗教的解脱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是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把每个人的灵魂称之为“自我”,把宇宙的更高本体称为“梵”或“大我”,他们认为只要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实现人的解脱,而使两者结合的手段就是“瑜伽”。婆罗门教的经典《薄伽梵歌》对此做了明确的解释:“瑜伽就是促使个人灵魂(小我)与宇宙灵魂(梵或大我)结合化一的手段”。
因此,“瑜伽”就成为婆罗门教的专有名词,特指使个人灵魂与梵或神相互结合的手段,即实现解脱的一种修行方式。在印度教的时代,瑜伽被各种教派广泛采纳,并出现了不少新的种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12世纪出现的“诃特瑜伽” (Hathayoga)。
“诃特瑜伽”,意译为“力量瑜伽”。此种瑜伽的创始人为古罗俱商那特,著有《诃特瑜伽》和《护牛颂》等书。
诃特瑜伽有几十种功法,测重于调息、坐法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训练。因此,它后来演化为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或保健体操,现在在欧美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这种瑜伽的现代版。
印度教从宗教修行的角度,把瑜伽分为许多种,其中主要有四种:(1)智瑜伽(Jnana Yoga) 在这里,“智”指智慧或知识。这种瑜伽主张通过增长“智慧”或“知识”的途径,来实现个人灵魂与宇宙精神的结合。
智瑜伽的倡导者认为,知识的获得不能光靠宗教导师的教导和学习经典,还要靠自己的瑜伽修习来体验和证悟“梵我同一”的真理。因此,此种瑜伽在 *** 上强调“自制”和“三昧”。
“自制”是指对肉体产生的一切情感和欲望的抑制,“三昧”意味着把自己的全部意识集中于一处,从中体悟“梵我化一”的更高境界。(2)业瑜伽(Karma Yoga) “业”,是指人的行为活动。
业瑜伽主张通过无私忘我的行为,来实现灵魂的解脱。《薄伽梵歌》就是倡导业瑜伽的典型经典,它宣扬一种“无欲业”,即无私无欲的行为。
譬如,该书曰:“善人食祭余之食,一切罪恶得解脱;有罪者食其恶果,独为个人煮食故。”所谓“祭余之食”,是指献给别人之后而剩下的食物,善良之人先把食物献给别人,而自己吃剩余的食物,这是一种无私的、利他主义的行为。
《薄伽梵歌》的根本思想就是倡导:一个人必须服从神的意志,按照神的意志无私忘我地去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最终通过这种无私的行为,而达到人与神的结合。(3)信瑜伽(Bhakti Yoga) “信”,是指人的虔诚信仰。
信瑜伽主张通过对神的虔诚崇信,而达到解脱。信瑜伽的倡导者认为,神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实际存在。
因此,一个信徒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不必进行繁烦的祭祀仪式,只需要从感情上对神无限虔诚和信爱,就能沐浴于神恩之中,达到与神的结合。信瑜伽主要看一个人对神是否虔诚,以及对神崇爱的程度。
一般来说,这种瑜伽分为三个阶段:之一为外部崇拜阶段,包括崇拜神的化身,供奉神的偶像,朝拜神庙,进行简单的仪式等;第二为内部崇拜阶段,包括从内心中向神祈祷,反复默诵神的名字、吟唱赞美神的颂歌等;第三是与神结合的阶段,通过 *** 冥想,证悟无处不在的神,使自己达到与神的合一。(4)王瑜伽(Raja Yoga) 王瑜伽者认为自己的瑜伽是更好的瑜伽,是“瑜伽之王”,故得此名。
这种瑜伽主张,通过对身体和心思的控制,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修炼,从而实现解脱。此种 *** 被一些人认为是最稳妥、最迅速的解脱之道,其功效超过前三种。
王瑜伽的修习者认为,身体和心思的狂热活动是对内在灵魂的束缚,这些活动消耗了灵魂的潜能,阻碍灵魂向外显现,因此必须竭力抑制身体和心思的活动。他们有一套完整的修炼身体和心思的 *** ,如禁欲(禁绝一切欲望)、忍耐(在痛苦中不觉困扰,在欢乐中不觉自得)、坚定(摆脱欲乐的引诱,面临困苦,意志愈坚)、自制(对感官和意识活动严格控制,保证内心清净平和)等等。
以上四种瑜伽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达到“梵我化一”或“人神合一”的理想境界,在 *** 上也有一些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各自强调的侧面和修炼的方式有所不同。
智瑜伽强调学习宗教真理的重要性,侧重于从知识和认识的方面实现解脱;业瑜伽强调履行道德义务的重要性,侧重于从行为的方面实现解脱;信瑜伽强调对神的虔诚信仰,侧重于从感情的方面实现解脱;王瑜伽强调对意识活动的控制,侧重于从心理修炼方面达到解脱。
2.瑜伽的起源,涵义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流派的特点
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 *** 体。
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
但这些还只有文学集团的意义,只有进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色,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这种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的作家 *** 体,是自觉的文学流派。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
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这种半自觉或不自觉的 *** 体,或者是因某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风格的派别;或者仅仅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些作家创作内容和表现 *** 相近、作品风格类似而被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称。
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
3.当今世界瑜伽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及其主要特征
传统的瑜伽在印度有不同的流派: 哈他瑜伽 在哈他这个词中,哈代表了太阳,他代表了月亮,体现了宇宙所有的两个对立面的平衡,男与女,日与夜,阴与阳,冷与热,代表了通过 *** 法练**让身体获得两级相等的灵活性和力量。
哈他瑜伽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一种瑜伽,这种瑜伽有很多种呼吸法,体式和服装的动作构成,在练**时,十分强调对呼吸和动作有效的连接和控制,来实现哈他练**的目的,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协调度,对预防疾病,平复情绪,塑造形态,等有着良好的效果,在不断的提高身体层面时,会带来阴阳的和谐统一,即体内各大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身与心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们与外在环境事物的和谐统一。业瑜伽业瑜伽属于行为瑜伽,为性格外向活跃的人所修行。
他没有具体的修行方式,不要求人们做一些具体的姿势,动作或呼吸 *** ,是把整个人生,整个生活,整个人类活动的过程,以及整个自然界和宇宙的活动过程,都是为修行的过程,如果我们在道德上做出了某种不良的行为,将会产生对我们自身有害的作用力,就是所谓的业力,也叫果报。它通过教**忘我的行动来净化心灵,让人忘记得失。
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之一表现,比如衣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世界,通过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
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力为善行,执着律己,净心寡欲。他们认为人更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是他本身,这全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
只有完全的奉献,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高尚境界巴克提瑜伽(奉爱瑜伽)巴克提瑜伽是信、爱、诚,你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通过歌,通过舞蹈,通过佩带饰物,通过 *** 法,无数次的呼唤心中的神灵,你的神性就是灵性,相信他,他才会给你带来幸福,快乐和安康,相信他你将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得到救助,相信他你的灵魂才会归入到伟大的宇宙里面当中,相信他你的肉体在回到物质世界的时候你的灵魂获得重生。忠实地去实现我们的爱和奉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虔诚,人在自我的笼罩和控制下是不可能彻底做到虔诚,他是一个人在进入开放,无我,理性,智慧和大爱后的身心呈现出来的自然状态,只有真正的将心打开,才能使我们真正的达到生命的开放,无我,理性,智慧和大爱。
智慧代表者知识瑜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智慧,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探索,对自然的了解,对生命观的了解,对生活方式的了解。责任代表着行瑜伽,无论生活是富足,是贫穷,是艰难,是一帆风顺我们都要履行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也能看到我们在温达文,我们可以看到三教九流各种阶层的人他们能和谐相处。
人、猴子、牛甚至松鼠,他们会有那种平和的,互不打扰的那种状态。奉爱瑜伽是一种奉献的流派,适于重情绪的人们。
奉爱瑜伽修行者的源动力主要来自于爱,并认为神乃是爱的化身。通过祈祷、礼拜和各种仪式,他们将自己贡献给神,打通渠道。
将他们的情绪转变为无条件的爱或贡献。唱圣歌构成了奉爱瑜伽的主要内容。
智瑜伽在梵语里有知识,智慧的含义,但这种知识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知识,是发现宇宙更高的智慧,是指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终极启迪和生命终极解脱的知识,即觉悟。这种知识本身来源于那些已经开悟的修行者,古印度时期这些知识指的是韦陀经等关于世界本源的知识,在世界范围内有非常多的圣贤,他们获得生命解脱和证悟的途径,主要即来自于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对此前圣贤们的经典和风范进行不断的研究,与这些先哲们保持不断深入的心灵相印,生命相通,最终达到心开意解获得解脱,那么由此智瑜伽的修行就是不断的研**古圣贤的知识和言行,去思考,领悟,所以智瑜伽的修行者们需要到一个无干扰的僻静之地,如森林、山洞等,包括冥想来深入感知大自然的最本质奥秘。
王瑜伽 王瑜伽的创始人是帕坦加利(PATANJALI),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著有。圣者帕坦加利讲印度流传的所有瑜伽修行 *** 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使其更加系统化,他所总结的瑜伽八大分支,提供了瑜伽**练者纯洁身体与精神的实践步骤,常被称为“王者之道”。
制戒阐述了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提醒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有五大原则,非暴力,不偷盗,诚实,节制和不贪婪。内制正面的能量,它带来自律,消除惰性,将人们的内在欲望引导到瑜伽的道路上,包括纯净,满足,律己和自我研**。
自我研**是是指学**身体,心,智性和自我的知识,满足有助于控制欲望,愤怒,野心和贪婪,律己是自律和净化身心与感官的愿望,同时也指带着对真我,对神的崇敬与关注进行瑜伽学**和**练。体式 *** 的**练,**练体式有助于创造和产生能量,体式的停留可以组合和调配能量,体式还原可以保护能量避免流失,在**练的过程中,人们必须专注于内在身体,并将心转向内,获得敏锐的智性,这时精微身体与粗钝体的污点都被洗刷掉了,就是体式**练的转折点,即身心与真我连为一体。
呼吸控制pranayama,呼吸的控制,被解释为能量或生命气息的扩展与延长,从观察呼吸的一举一动,带领我们越来越深入的进。
4.瑜伽流派有哪些
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衍生出很多派别。
正统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达利尼瑜伽五大体系。不同的瑜伽派别理论有很大差别。
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业瑜伽倡导内心修行,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信仰瑜伽是将前者综合并衍生发展而来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体系和肌体体系;王瑜伽功偏于意念和调息;昆达里尼瑜伽着重能量的唤醒与提升。这些不同体系理论的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5.瑜伽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瑜伽(英文:Yoga,印地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 *** 。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 *** 。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语:??????)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 *** 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体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举办了首届6.21国际瑜伽日。
瑜伽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古典瑜伽,一个是现代瑜伽,现在还包括了正位瑜伽。
6.现代瑜伽体式练习的起源是哪里
在传统的印度瑜伽中,体式练习并不是主要特征。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体式练习通常是瑜伽系统中的辅助练习(特别是在哈他瑜伽中),从属于呼吸控制法、专注(dharana)和声音(nada)瑜伽,而且也并不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直到二十世纪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瑜伽的体式练习才开始感兴趣。
瑜伽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在西方流行。但彼时西方流行的瑜伽深受西方灵修和宗教理念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与在印度普遍流行的传统大不相同。
在Swami Vivekananda领导的之一波瑜伽传播中,体式练习被基本忽略,重点放在呼吸控制法,冥想和正面思维上。1883年,受过英国教育的Vivekananda来到美国,并迅速赢得了东海岸上流社会的青睐。
但是Vivekananda也公开排斥哈他瑜伽和体式练习。
7.瑜伽的起源和发展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5000—700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
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 *** ,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 *** 法。
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减压养心修习瑜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集中精神的能力,舒缓紧张、减轻压抑、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内心的平和安宁,使人的心态健康良好,通过瑜伽完全呼吸、打坐和各种 *** 法,调节神经系统,消除紧张与疲劳。
2、调理养生瑜伽通过推、拉、扭、挤、伸等各种姿势对内脏器官起到自我 *** 的作用,增强自愈力,预防各种疾病,如偏头痛、失眠、便秘、肠胃病、关节炎等。3、美体养颜瑜伽可以矫正由于日常的劳累或不良的坐姿造成的记住变形,可以改善不良体态,增强自信心,拉伸肌肉系统,使人体线条优美,并有减肥功效;瑜伽可以强化生理机能,调节内分泌,使人体新陈代谢更加良好,延缓衰老,容颜光彩照人。
4、修心养性瑜伽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让你自然地改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也让你充满自信、心胸豁达开朗。
8.瑜伽的派别分类
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衍生出很多派别。
正统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达利尼瑜伽五大体系。不同的瑜伽派别理论有很大差别。
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业瑜伽倡导内心修行,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信仰瑜伽是将前者综合并衍生发展而来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体系和肌体体系;王瑜伽功偏于意念和调息;昆达里尼瑜伽着重能量的唤醒与提升。这些不同体系理论的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瑜伽流派体系 印度河文明 吠陀瑜伽(Vedic Yoga) 印度传统瑜伽 业瑜伽 智瑜伽 密教瑜伽(Shiva *** Yoga) 奉爱瑜伽 王瑜伽 曼陀罗瑜伽 综合瑜伽 哈他瑜伽(Hatha Yoga) 吉瓦穆克提瑜伽 阿斯汤伽瑜伽 艾扬格瑜伽 活力瑜伽 流瑜伽 阴瑜伽 比克拉姆热瑜伽 维尼瑜伽 阿南达瑜伽 阿奴撒拉瑜伽 韵律瑜伽 悉瓦南达瑜伽 昆达利尼瑜伽 克利帕鲁瑜伽 佛教瑜伽 大乘佛教显宗瑜伽 小乘佛教瑜伽 大乘佛教密宗瑜伽 印度密宗瑜伽 耆那教瑜伽 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从无明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知识,以期待与梵合一。智瑜伽认为,知识有低等和高等之别。
平常人所说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这种低等知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
然而智瑜伽所寻求的的知识,则要求瑜伽者转眼内在,透过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之神-梵。通过朗读古老的、被认为是天启的经典,理解书中那些真正的奥义,获得神圣的真谛。
瑜伽师凭借瑜伽实践提升生命之气,打开头顶的梵穴轮,让梵进入身体获得无上智慧。业瑜伽业是行为的意思。
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之一表现,比如衣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的世界,通过内性的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的行为。
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历尽善行,崇神律己,执着苦行,净心寡欲。他们认为人更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是他本身,这全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
只有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与梵合一的最终境界。哈他瑜伽在哈他(Hatha)这个词中,“哈”(ha)的意思是太阳,“他”(tha)的意思是月亮。
“哈他”代表男与女,日与夜、阴与阳、冷与热、柔与刚,以及其他任何相辅相成的两个对立面的平衡。 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两个体系,一为精神体系;一为肌体体系。
人的平常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序骚乱的,是能力的浪费比如:疲劳、兴奋、哀伤、激动,人体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现象不太严重时,通过休息便可自然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动的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
*** 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骚乱,消除肌体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恶性循环的运动;通过调息来清除体内神经系统的滞障,通过庞达控制身体的能量并加以利用。王瑜伽如果说哈他瑜伽是打开瑜伽之门的钥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
哈他瑜伽重在体式和制气,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通常使用莲花坐等一些 *** 法日进行冥想,摒弃了大多数严格的 *** 法。
王瑜伽积极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调息、制感、内醒、静虑、三摩地。 瑜伽冥想 *** 很多,但 *** 姿势大都采用莲花坐,练习冥想时通过意念来感受实体的运动,控制气脉在体内流通,产生不同的神通力。
一点凝视法是瑜伽者常常喜爱的一种冥想练习,这通常是在环境幽静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实体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蜡烛、树叶、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无限深邃的寂静中。
9.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在数千年前,在很久以前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更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 *** 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瑜伽美图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 一、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 *** 、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确的记载瑜伽,到《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三.后古典时期: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 *** ,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 *** 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