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文明礼仪小故事(短点的)
五年前,表哥从国外留学归来,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几经打拼,如今已是拥有数千万资产的成功人士了。 今年春节,表哥一家人回老家探亲,亲友们围着表哥取经探宝。
大家都不无感慨地说,表哥在国外“镀了金”就是不一样,当初东拼西凑地借了几万块钱去留学,这学费就交得值。表哥笑了笑,深有感触地说:“要说这几年事业上有所发展,国外那几年的留学生活的确很有帮助;说起交学费,临回国时还给老外交了一笔‘额外’的高昂学费,不过这学费交得值呀!对我以后做人做事都有莫大的帮助。”
亲友们全都莫名其妙,表哥给我们讲起了其中的故事。 当时,已经取得国外某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表哥决定回国创业。
临走时,表哥用几年课余打工的积蓄和奖学金为自己买了一块劳力士名表。到了机场接受例行的出关检查。
表哥手腕上的名表也被要求取下来接受检查,表哥知道携带特定商品出关要交税,生怕自己买的手表也在此列,在接受检查时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的手表是冒牌货,不值钱。表哥正得意自己的聪明之举,可没想到海关人员一听说表哥带的是假表,二话没说,马上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小铁锤,当着表哥的面把那个价值近十万元人民币的手 *** 了个粉碎!表哥当时瞠目结舌。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海关人员带到一边,接受严格的开箱检查。经历过多次出入境,表哥深知只有上了海关“黑名单”的人,才会“享受”此特殊待遇。
海关人员一边认真地检查着箱内每一件物品,一边清清楚楚地告诉表哥,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出入境,都必须接受开箱检查。如果再次发现使用和携带假冒伪劣商品,将会被依法 *** !表哥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上了飞机以后好长时间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
回国后,表哥不断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家人,也讲给公司的员工听。他说,之所以这样刻骨铭心,是因为一笔额外的高昂学费,让他体会到了诚信的价值。
这也许就是他日后做人处世以及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吧,我想。
2.求3个现代文明礼仪故事(更好是学生的)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更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3.3个文明礼仪小故事(短点的)
五年前,表哥从国外留学归来,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几经打拼,如今已是拥有数千万资产的成功人士了。 今年春节,表哥一家人回老家探亲,亲友们围着表哥取经探宝。
大家都不无感慨地说,表哥在国外“镀了金”就是不一样,当初东拼西凑地借了几万块钱去留学,这学费就交得值。表哥笑了笑,深有感触地说:“要说这几年事业上有所发展,国外那几年的留学生活的确很有帮助;说起交学费,临回国时还给老外交了一笔‘额外’的高昂学费,不过这学费交得值呀!对我以后做人做事都有莫大的帮助。”
亲友们全都莫名其妙,表哥给我们讲起了其中的故事。 当时,已经取得国外某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表哥决定回国创业。
临走时,表哥用几年课余打工的积蓄和奖学金为自己买了一块劳力士名表。到了机场接受例行的出关检查。
表哥手腕上的名表也被要求取下来接受检查,表哥知道携带特定商品出关要交税,生怕自己买的手表也在此列,在接受检查时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的手表是冒牌货,不值钱。表哥正得意自己的聪明之举,可没想到海关人员一听说表哥带的是假表,二话没说,马上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小铁锤,当着表哥的面把那个价值近十万元人民币的手 *** 了个粉碎!表哥当时瞠目结舌。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海关人员带到一边,接受严格的开箱检查。经历过多次出入境,表哥深知只有上了海关“黑名单”的人,才会“享受”此特殊待遇。
海关人员一边认真地检查着箱内每一件物品,一边清清楚楚地告诉表哥,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出入境,都必须接受开箱检查。如果再次发现使用和携带假冒伪劣商品,将会被依法 *** !表哥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上了飞机以后好长时间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
回国后,表哥不断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家人,也讲给公司的员工听。他说,之所以这样刻骨铭心,是因为一笔额外的高昂学费,让他体会到了诚信的价值。
这也许就是他日后做人处世以及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吧,我想。
4.关于礼仪的故事,要5个以上
古人礼仪故事: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
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
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
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
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 *** 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5.讲三礼的故事
1.首先要有颗宽容的心。
具有宽容的心是讲“三礼”的前提。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善意,它使我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友爱的心灵渴望。
宽容是对人格的尊重。即使是有错误的人,在人格上与大家也是平等的。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吵架,买布的人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渊上前劝架,说买布的人算错了。
那人不服,拉颜渊找孔于评理,并说定如果他错了就把脑袋给颜回,颜回输了就把帽子给他。不想孔子判定颜渊输了,让那人把帽子拿走了。
孔子对颜渊说:“说你输,你只输一顶帽子;说他输,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为什么得理不让人呢?即使他错了,他将来会惭愧的。果然不久那人把帽子送了回来,表示惭愧到极点。
《圣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有一天,一群人带着一个据说犯了 *** 罪的女子来找耶稣:要耶稣下令用石头砸死她。
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的或没有犯罪的想法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砸死她。结果那些人一个个地退了出去,只剩下那个女人站在那里。
耶稣对大家说:为什么对别人的错误丝毫不放过,而对自己的错误却视而不见?耶稣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的!去吧,从此以后不要犯罪了就是了。” 所以说,宽容是能够治病救人的。
2. 其次,要有容人的度量。 度量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度量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格。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无之,何时无之,如果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容,坦然处世,自当不忧不惧,于人于己,会有莫大的益处。
包容别人等于包容自己。 这是一个刚从战场归来的美国士兵的故事。
他从旧金山打 *** 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战争结束了,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请求: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战争里受了重伤,少了一只胳臂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
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 *** ,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 *** ,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 *** 案件。
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
我们总是要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 然而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
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 这就是父母老师,还有你的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人间最珍贵的赠与!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宝物。
他们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倾听我们内心的话,与我们分享每一句赞美。
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而敞开。现在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
当您对别人“宽大”之时,即是对您自己宽大。不会包容别人的人,等于不会包容自己。
3. 努力培养自己的度量 如何培养自己的度量?度量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在于人的德行,也在于人的见识。有人说,幽默是学问渊博的标志,我说,度量也是学问渊博的标志。
有才识才能有度量,德、识是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 那么,怎样才能造就博大的度量呢?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们只有做到“有容”“无欲”,象大海那样笑纳百川,象高山那样巍巍矗立,刚正不阿,才能锻炼出博大的度量,心底无私天地宽。需要说明的是,宽宏大度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遇事视若无睹,麻木不仁,不讲原则。
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认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让我们都来锻造这种度量吧。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 *** 。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友谊日深。 林肯在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
6.有关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一、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
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校长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
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
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还没来吃饭……从此以后,他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文明礼仪小故事二、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
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
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们身后,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文明礼仪小故事三、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那天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棒冰包装纸,弯下腰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则、师为表率的行为教导我们,他是老师。
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我们应该让社会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7.礼仪礼节的小故事
张良拜师(名人礼仪故事)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 *** 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懂礼貌的小华(家庭礼仪故事) “叮铃铃”,清脆的 *** 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小华一骨碌起了床,拉开窗帘一看,啊,好一个明亮的世界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见妈妈在做早饭,爸爸在洗脸,小华向爸爸妈妈问了声“早上好!”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对爸爸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
小华在学校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学回到家,小华按按门铃,奇怪,怎么没人开门呢?他用钥匙开了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
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问:“您找谁?”那人说:“我找你爸爸有事。”小华说:“我爸爸不在家,请您晚上再来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快过去搀扶奶奶,关切地问道:“奶奶,您好点儿吗?您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水。”
奶奶微笑着夸奖小华:“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饭了,小华主动地帮着盛饭,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这可是小华更爱吃的菜了,他把这盘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说:“这是专门为你做的”。
小华说:“您是长辈,该您先吃”,爸爸高兴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华碗中夹排骨,小华说:“妈妈,老师说,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有利于健康,而且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妈妈听了,对爸爸说:“咱家的小华懂的真是越来越多了。” 下午放学后,小华在认真地做作业,这时, *** 铃响了,小华拿起话筒说:“您好,请问您找谁?”原来是中午来过的那位叔叔来 *** 找爸爸,小华对他说:“爸爸今晚7点钟回来,到时候,您再和爸爸联系吧!”吃过晚饭,爸爸在看新闻联播,这时小华想起今天有《神奇宝贝》看,等爸爸看完新闻联播后,小华征得爸爸的同意调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看见爸爸在打电脑,就把音量调小了点,这时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那位叔叔,小华热情地给叔叔开了门,给叔叔倒了一杯热茶,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高兴极了,双手接过赛车,说:“谢谢叔叔!”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轻轻地把房间门关上了。
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小华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门口,对他说:“叔叔再见,欢迎您下次再来。”叔叔摸摸小华的头,对爸爸说:“你的儿子真有礼貌。”
第二天是双休日,上午,妈妈带着小华去姑姑家玩,小华和表姐表弟在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小华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同学王文文家玩。”
妈妈说:“别回来晚了。” 小华高兴地答应了妈妈。
晚上,小华和爸爸妈妈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