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鹿(Alces alces)是世界上更大的鹿科动物,它比你想象中还要大,体长200-260厘米,肩高160-240厘米,体重400-700千克。肩部特别高耸,则又像骆驼背部的驼峰,因此得名。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征。驼鹿共有8个亚种,全身的毛色都是棕褐色,不同亚种的毛色有所不同。该物种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
虽然驼鹿在北美和俄罗斯等地分布数量较多,但在中国境内很少,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驼鹿与真正的鹿属不同,它的掌骨结构不同,上犬齿萎缩或完全缺失。所以它自成一属——驼鹿属。格鲁布(Grubb;inWilson and Reeder2005年)认为欧亚驼鹿(Alces alces) 和北美驼鹿 (Alces americanus)是不同的物种,并引用了记录了核型、身体尺寸和比例、前颌骨形式、颜色以及鹿角结构和尺寸差异的资料(Geist 1998年,Boyeskorov 1999年)。关于驼鹿是由一个还是两个物种组成,仍有一些争论。格罗夫斯(Groves)和格鲁布在1987年称它们为“半物种”。博伊斯科罗夫(Boeskorov)在1997年提出,驼鹿(Alces alces)的染色体种族是不同的物种,然而,鲍耶(Bowyer)等人在2000年则提醒说,在大型哺乳动物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一个较差的物种指示符。基于记录欧亚驼鹿和北美驼鹿之间差异的引用来源,盖斯特(Geist)在1998年建议在亚种水平上进行分离(即,"Alces alces alces Linneaus, 1758"和"Alces alces americanus Clinton, 1822)"。盖斯特在1998年注意到这两种类型在西伯利亚中部和东部存在广泛的杂交区域,但博斯科罗夫在2003年将叶尼塞河确定为这两种假定物种范围之间的边界。然而,河流两侧的鹿角形态没有差异,这表明存在大量基因流动(Kolesnikov和Kozlovskii 2014年)。此外,遗传分析通常支持在亚特异性水平上区分两者(Hundertmark等人2002 a,b;Udina等人2002;Hundertmark和Bowyer 2004年);在达成共识支持物种级别分类之前,需要进一步研究。
亨德马克(Hundertmark)等人在2002年的报告中称,mtDNA分析揭示了该物种有三个单倍群(亚属),一个完全是亚洲族,一个主要是欧洲族,一个主要是北美族。并被确认了8个现存的亚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