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 “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 *** *** *** *** :::: 历史上, *** 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 *** 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 *** 教的影响。
特别在饮食习惯上, *** 忌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动物,等等.(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 *** 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明末清初则统称 *** 寺,多围寺而居。 在饮食上, *** 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
尤其禁食猪肉。 *** 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
走进农村 *** 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
汤瓶又名洗壶,它最早从 *** 传入,现在城里的 *** 饭馆,也常挂着一块绘有“汤瓶”的 *** 木牌,有的还在汤帆”F加添“虎图白”棍或阿文的“ *** 言”,以示这是地道的 *** 文化。 *** 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 *** 教。
斋戒为 *** “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
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
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 *** 牛羊庆祝,聚餐联欢。(附上一句,我就是这其中一员) 3、、、、藏族藏族藏族藏族:::: 藏族主要聚居在 *** 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苗族苗族苗族苗族::::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阿昌族阿昌族阿昌族:::: 分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 *** 尔族 *** 尔族 *** 尔族 *** 尔族:::: *** 尔族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 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 *** 。 8、、、、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锡伯族锡伯族锡伯族锡伯族锡伯族锡伯族 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塔塔尔族塔塔尔族塔塔尔族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13、、、、达斡尔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更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 14、、、、满族人满族人满族人满族人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
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15、、、、朝鲜族朝鲜族朝鲜族朝鲜族::::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16、、、、壮族壮族壮族壮族::::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17、、、、彝族彝族彝族彝族 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
2.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料(至少2个)
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是厨房,里屋有三铺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
来客住西炕,家中长辈多住北炕,小辈住南炕。饮食以面食为主,爱吃粘食;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晚饭吃手扒肉。
民族风味食品有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萨其玛”。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香酥可口,油而不腻,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服饰演化较快,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满族的旗袍曾经流行各地,现在仍为城市女性青睐。婚俗:各地差别较大,有的地方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携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知道是否成功,所以有句俗话叫“成不成,三瓶酒”;东北南部从定婚到完婚,要经过“换盅”、“问话”、“过柜箱”、“压炕钱”、“拜天地”、“分大小”等过程。
丧葬:行土葬,忌在西炕或北坑死人,人死入棺后从窗户抬出。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礼节与禁忌:满族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行路遇上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小辈要给长辈请安;小辈媳妇要给长辈装烟。
亲友见面,握手互致问候,有的行抱腰接面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
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 *** 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这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于是逐渐形成了忌食狗肉的习俗。
3.各民族礼仪,
1、蒙古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
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让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是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捧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火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2、 ***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 *** 之间的问候,问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
客人来访,要先沏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
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对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3、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遇喜庆,必互相送礼致贺。
哈达是必备的高贵礼物,多为丝织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黄色和浅蓝色的。 在相互交往中,必热情款待,送别亲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歌,把哈达挂在亲友的脖子上,然后相互亲切的碰额、亲脸,以示热情致意良好祝愿。
说话很讲礼节,用语分普通语、敬语和最敬语。为尊重对方,一般都用敬语、最敬语,如有疏忽,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4、 *** 尔族:在路上遇到长者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身体前倾,并连说“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当行路人无处进餐或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虽不相识,主人也会热情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如坐让长者坐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不吸烟;老人骑马出门,年轻人要为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而且,卸鞍、饮马、喂马的事都由年轻人去做;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由女主人用盘子端来茶水、瓜果点心招待。 5、苗族:客人来访,必 *** 鸡宰鹅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候。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级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更大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更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6、彝族:招待客人以酒为上品,凡有客人到家,都要热情劝酒,倾心相谈,有“无酒不成敬意”之说。如果主人敬酒不喝,则会被认为看不起主人。
每逢过年过节,彝家的姑娘、妇女就把“杆杆酒”(在酒坛里插入用细竹子做成的吸杆,通过吸杆饮用)放在家门口,热情劝过往行人吸饮,因而人们常说:“甜不过彝家杆杆酒、好不过彝家人的心”。 壮族: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更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需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拈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完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布依族:对待客人,无论认识与否,都要递烟端茶, *** 鸡 *** 鸭盛情款待。用餐时,长辈、客人坐上方,晚辈坐下方;给长辈、客人端茶、盛饭都是双手捧给,客人也要双手接过,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若迎面碰上长者或客人,要主动招呼并让其先过。 朝鲜族:晚辈队长被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吃饭要先给老人盛,并为其摆单桌,待老人举匙就餐了,全家才开始吃饭,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已吃完;与长辈同路时,年轻人需走在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辈说明原委。
满族:孝敬长辈,注重礼节,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后再行,亲友相见,除握手互致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摆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侗族:客人来访,全家老少都要起来让座,并用家里更好的酒饭款待客人;路上相遇,即使素不相识也要互相打招呼问候,谦让对方先走;出嫁的新娘若在路上相遇,要解下身上的花带或头帕互赠对方,以示相互尊重和祝福;赶路人若遇上天黑,可随意进入村寨讨火把照明,若借宿,主人会热情接待,不取分文;寨中不管谁家孩子出门上。
4.中国56少个数民族礼仪
之一节 内蒙古一、内蒙古概况我国的蒙古族共有480余万人,绝大多数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河北、河南等省区。
其中一部分生活在牧区,另一部分生活在农业区。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上,大部分从事畜牧业,也有一些经营农业或半农半牧。
蒙古语属阿勒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蒙语文字最初是在回鹘文字的基础之上创制的。
蒙古族人多信喇嘛教。二、蒙古族礼俗(一)节庆 1、大年。
蒙古族叫过春节为过大年,农区与汉族相仿,牧区另有自己的特色。大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置办送亲友的礼物,清扫蒙古包, *** 新的蒙古袍、蒙古靴,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
从年三十到初五是最欢乐的几天。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小围坐在摆满香喷喷食物并供有祖先名字的矮桌旁“守岁”。
午夜,开始饮酒进餐。首先,儿女们要给父母和长辈敬酒祝愿,全家要多吃多喝,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的一年里吃穿不愁。
唯有黄油、红糖、白面混合烙出的大圆饼(新年饼)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离,永久团圆,永远过着甜甜蜜蜜的幸福生活。蒙古族讲究熬年。
三十晚上,蒙古包灯火辉煌,马头琴声和歌声不断,通宵达旦。蒙古族拜年一年拜一次,也有拜两次的。
初一,天还未亮,男女老少都换上新的服装,晚辈给双亲和老年人叩头、献哈达、敬酒。老人们斟上满满一碗奶,祝愿子女幸福。
有些还要全家到寺庙向喇嘛叩头,求活佛 *** 。新春期间,男女青年跨上骏马,带上哈达、美酒等礼物,三五成群,挨个地给亲友拜年。
拜年途中,男女青年常常利用这个机会赛马,互相追逐,气氛热烈欢乐。2、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蒙古族对火神十分崇敬,认为火神可以赐予人们幸福与财富,把3天叫“日火”,30天叫“月火”,360天叫“年火”。
小年正是送火神爷的“年火”日子,因此特别热闹。这天,要在“ *** ”龛前烧香,供献牛羊肉、黄油、奶皮、糖果等食物,名为“灶祭”,全家团聚欢乐。
晚上,把事先准备好的草或兽粪用火点着,再从各种供品中取一点,投进火堆,全家老少对着火焰向火神爷祷告,名为送 *** 。3、敖包祭祀。
敖包是蒙古语译音,也叫“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积成的石堆、土堆,在圆坛之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面分成大、中、小3层,重叠成圆锥体,周围涂白土,高几十米,形似烽火台,远望又如尘塔。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茂的季节。
届时,敖包上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并请喇嘛来焚香点火、诵经念咒。官民一起围着敖包,从左向右走3圈,祈神降福。
祭祀。祭祀礼仪大致有血祭——宰 *** 自己喂养的马、牛、羊,供奉在敖包之前;酒祭——将鲜奶、奶油、奶酒一滴滴洒在敖包前;火祭——在敖包前点燃干柴堆或动物粪便堆,各户走近火堆念自家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马哈”(羊肉丸子)投进火里,火越烧越旺;玉祭——以玉为供品,现在一般用硬币或炒米等物替代玉。
敖包礼仪结束后,要举行传统的骑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此后,参加娱乐活动的人开怀畅饮,男女青年往往借此机会相见,登高远游,互相追逐,诉说衷情肠。
4、那达慕。每年6月至9月份的牧闲季节,蒙古人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称“那达慕”大会。
届时,周围50公里~100公里的牧民都驱车乘马赶来联欢会。“那达慕”的主要 *** 为:骑马——参赛者年龄不限,有少年儿童、青壮年,也有老年人。
赛程通常为25公里~35公里,终点设在会场。参赛者身着华丽彩衣,头系红绿绸飘带,马不着鞍,人 *** 靴袜。
比赛开始,参赛者跃马竞驰,争先恐后,沿途观众欢呼,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报名不分民族、地区,不限年龄,不限体重。
比赛时,由裁判安排对手,实行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摔跤手的服装上衣用牛皮制成,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眼镜或吉祥之类的字,下身穿肥大白裤,外套秀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腰间系有红、蓝、黄3色绸子做的围裙,脚蹬蒙古靴或马靴。
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就可进行比赛。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不限,一般规定每人射9箭,分3轮射完,以中靶的多少评定名次;骑射跑道为4米宽、半米多深、85米长的一条沟。靶位设3个,之一靶在两米高的木架上挂一个0.3立方米的白色布袋,第三靶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白色布袋。
之一、二靶位在射手左侧,第三靶位在右侧。射手身着紧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马到起跑线。
当裁判员发令后,便开始起跑,抽弓射箭。当射中某环时,环把便自动脱落,观众不断喝彩助威。
除上述活动之外,那达慕大会还是物资交流大会。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年轻人跳起欢快的舞蹈,老人们围坐在帐篷前,品味着香甜的奶茶,谈论着美好的生活。
(二)礼仪蒙古族人性格豪爽,并很讲究礼节。对长者很尊重,也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他们热情好客,有客人到总是出帐篷迎接。
5.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保安族 风俗习惯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 *** 教教规的约束。
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
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
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 *** 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
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
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之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
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
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
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布朗族 风俗习惯 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
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
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
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
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6.我想知道56个民族的礼仪的中文和英文的写法.还有西方的一些餐桌礼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我想知道56个民族的礼仪的中文和英文的写法.还有西方的一些餐桌礼节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 天 2 小时 提问者: 宝贝88bb - 一级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我来回答: 第1步:输入你的答案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您还可以输入字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第2步:点击提交回答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经验值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登录 | 注册 回答 共 1 条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仫佬族:尊老重礼,老人进餐,都由晚辈争着盛给;冬天围炉取暖,让老人坐背风的地方;如一家有老人去世,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论相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若拒绝邀请,则被视为不礼貌。
羌族:宴席的上座须请老人坐,待其就座后,其他人才能坐下,饮酒时也必须由最年长的先饮;老人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立相迎;路与老人,要侧身让路,如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歌舞时要有老人领头;儿女不得随便说父母的名字。村寨里有人盖房,大家都无偿的去帮忙;遇有婚事,亲友邻居都前往庆贺;遇有丧事,邻里都要帮忙料理,前往吊唁。
布朗族:对远方的来客,总是要热情的用水酒、清茶等予以款待。相互帮助和协作是布朗族的优良传统。
村寨里一家有事,大家都要相帮;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都要相互拜访,请客吃饭、送礼,以示团结友好。 撒拉族:讲究礼节和馈赠。
见人不论相识与否,都要客气的说“色拉姆”(你好吗?);在婚丧、生育、远行看望尊长时,都要送礼;对来客都以丰盛的饭食款待,宴请宾客时,不炒菜,只吃烩的碗菜。 毛南族:路遇老人和小孩,招呼之后要亲切搀扶让路。
如遇挑担负重者,必替其挑负一程,嘱其慢行。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座,有好吃的,首先要给老人,晚辈要给老人斟酒添饭,敬茶献烟。
对过路人不论认识与否,必打招呼并邀其进家喝茶、吃饭;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招待热情而有礼貌,客人留宿时,比拿出更好的被子、蚊帐,让出厢房给客人。谁家有婚丧或建房等事,不需请求,村里各家都会自动出人帮忙。
仡佬族:客人来访,全家人要起立迎接;主人与客人谈话时,如果想从它们之间穿过,必须说声:“对不起,过一下”。村寨中的老人年满60岁时,其子女、亲戚和相邻都要为其祝寿,并 *** 狗设宴进行庆贺。
西方餐桌礼仪 zhidao.baidu 西方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为在初次吃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熟悉一下西餐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一.用餐场合及注意事项 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 下面介绍几种更具代表性的场合及注意事项: 1.自助餐 自助餐(也是招待会上常见的一种)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点,有冷菜也有热菜,连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
一般在室内或院子、花园里举行,来宴请不同人数的宾客。如果场地太小或是没有服务人员,招待比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更好的选择。
自助餐开始的时候,应该排队等候取用食品。取食物前,自己先拿一个放食物用的盘子。
要坚持“少吃多跑”的原则,不要一次拿得太多吃不完,可以多拿几次。用完餐后,再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不允许“吃不了兜着走”。如果在饭店里吃自助餐,一般是按就餐的人数计价,有些还规定就餐的时间长度,而且要求必须吃完,如果没有吃完的话,需要自己掏腰包“买”你没吃完的东西。
自助餐有两种类型,坐式并且享受部分服务的是最美妙的。它将优雅的环境和轻松的气氛熔于一体,这样的聚会需要一定的服务,除非它小得女主人可以应付得过来,同时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容纳餐桌。
另一种是不需要餐桌的,也没有服务或者很少,客人们自娱自乐,可以自带碟子、银具和餐巾到一个自己觉得更舒适的地方,而且随时可以讨论问题。 自助餐,除了解决由于额外服务产生的问题,也解决了女主人安排桌位的问题。
当客人们自由选择地点时,先后次序和是否适合满意等并不是主人的责任。往往提供了很多种菜肴,客人有足够的选择余地,主人也不必担心菜单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
2.鸡尾酒会 鸡尾酒会的形式活泼、简便,便于人们交谈。招待品以酒水为重,略备一些小食品,如点心、面包、香肠等,放在桌子、茶几上或者由服务生拿着托盘,把饮料和点心端给客人,客人可以随意走动。
举办的时间一般是下午5点到晚上7点。近年来,国际上各种大型活动前后往往都要举办鸡尾酒会。
这种场合下,更好手里拿一张餐巾,以便随时擦手。用左手拿着杯子,好随时准备伸出右手和别人握手。
吃完后不要忘了用纸巾擦嘴、擦手。用完了的纸巾丢到指定位置。
3.晚宴 晚宴分为隆重的晚宴和便宴两种。 西方的习惯,隆重的晚宴也就是正。
7.56个民族的习俗
1、汉族(hànzú):汉民族是世界上更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风俗千姿百态,丰富异常。
汉族的传统节日比较多,还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禁忌特多,如不能扫地,不准讲不吉利的话,不要女人下厨等,多为讨彩求吉。
2、壮族(zhuàng zú):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歌节最隆重。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
孕妇不能参加婚礼,不能摸新娘的床。不准用脚踩灶,灶上不能吐口水。
不能用手指月亮,否则手指会断掉。有些地方的壮族禁止捕 *** 食用乌鸦、蛇、牛、蛙;禁止砍伐榕树,因为这些是他们的图腾崇拜物。
3、满族(mǎn zú):满族是我国东北最古老的一个民族。辽阔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是满族的故乡。
满族人讲礼貌、重礼节。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
满族严禁人为伤害和捕猎乌鸦、喜鹊、狗的习俗。不准 *** 狗,禁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
4、 *** (huí zú):在饮食方面, *** 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同时禁食自死之动物、动物血、以及非 *** 教徒宰的牲畜,严禁喝酒。在社会行为方面, *** 禁止求签、玩赌、崇拜偶像、放 *** 。
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让 *** 先生给自己 *** ,也不去给别人 *** 。5、苗族(miáo zú):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在水井里洗衣服;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
6、 *** 尔族(wéi wú ěr zú):“ *** 尔”是 *** 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 ***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 尔族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禁忌,只吃由 *** 宰 *** 的畜禽;禁食动物血,动物必须经过宰 *** 流尽血方食用。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7、土家族(tǔ jiā zú):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土家人忌食敬神的食品、忌食蛇,认为蛇是土家人祖先。同时还忌食猫、乌鸦、鹰等动物,认为食之不祥。
除夕之日,妇女忌梳头、洗衣;还禁 *** 伤生灵畜禽。忌用手指月亮,不然会惹恼月神;忌在人背后吃饭。
8、彝族(yí zú):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饮食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忌赞美别人家婴儿“胖”、“漂亮”之类,恶语伤之,家长欢喜。
9、蒙古族(měng gǔ zú):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其传统节日。在递送蒙古刀时忌讳将刀尖对着他人;也忌讳在火撑上烤脚、烤手、磕烟袋或是跨越;帽子一般不能随意乱放,不能跨踩、反戴,更不能换戴帽子和将帽子赠送人;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10、藏族(zàng zú):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见面称呼时,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称,以示尊敬和亲切。藏族禁食驴肉、马肉和狗肉。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其头。
参考资料:56个民族-百度百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